» 环境生态社区
» 行知区
» 环保教育交流
» 环教经验谈
![]() ![]() ![]() |
| ||||
|
作者 | 若水无声 滋润心田 | |
greeninfo
![]() 路在脚下。。。 实习版主 ![]() ![]() 爱好: 发贴: 4444 积分: 934 状态:
离线
E豆: 0 个 下载币:0 B ![]() |
第1楼![]() ![]() ![]() ![]() ![]() ![]() ![]() 编者按 水是什么?是滋润万物的生命之源,是覆盖地球的蓝色经典,是飘渺升腾的气象万千,是孕育文明的自然天成……在孩子们的眼里,水既熟悉又陌生。在学校生态道德教育中,如何才能让同学们识水、亲水、护水,了解水的伟大呢?南京市汉江路小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 图为汉江路小学的学生在校水文化节上表演节目。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莉 闫艳 高杰 南京市汉江路小学位于扬子江畔,秦淮河边,是六朝古都南京一所普通的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历史底蕴浸润着这所年轻的学校,促成她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即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赋予其教育的意义。 “教育不能光靠说教,我们希望校园的点点滴滴中都有水的存在,让校园的角角落落都有水的踪迹,使同学们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上用心去感受水的珍贵。”南京市汉江路小学校长许彩霞向记者讲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识水:追求“上善若水” 步入南京市汉江路小学的校园,记者发现到处都充满着“水”的韵律。白色的学校大门形似竖立着的书本,上面以蓝色翻腾的浪花为形,嵌之流云华彩的校名。据了解,汉江路小学自2008年起就以“水文化”为主线进行文化构建,努力培植水的情怀,汲取水的力量,砥砺水的智慧,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水的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被问及学校的校训,许彩霞说:“我们的校训和水也有着关联,即上善若水。”在校园的墙壁上,记者赫然看见用9种不同字体塑造的校训——上善若水,意味着汉江路小学要把“上善若水”做好的决心。 此外,在学校的各楼层、每个角落随处可见“水”。记者跟随许彩霞校长走进教学楼的一楼,来到以“水之道”命名的走廊。“道,路也。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学6年不过是上学的一小段路径,然而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却永远印在了他们的心中,历久弥新。道,理也。我们希望学生在学校获得做人成事的大道。”许彩霞告诉记者。 而在门厅的两侧还有“小瀑布”与喷泉,这是为了让孩子近距离地欣赏水的风姿,感受水的律动。行走在一楼中庭的“童趣园”,这里是孩子们课余玩耍之地。小池塘和池塘边的花草树木构成了直观而亲切的生态课堂。“童趣园”四周墙壁上有“精卫填海”、“哪吒闹海”、“大禹治水”等民间传说的壁画,英雄的情节就在久远的故事中弥漫。 在二楼,记者来到了一个名为“水之源”的长廊。墙体上的宣传内容从“生命之源”、“文化之源”、“思想之源”3个方面对水加以阐释和丰富,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身在其中,溯游中华文明的精神河流,寻觅属于民族的精神之美。 三楼长廊叫“水之韵”。透过“五湖四海”、“四大洋”和“水的变奏”3个方面,展示着水的魅力。而四楼的“水之力”长廊,则分别从我国与世界的著名水利工程和著名桥梁方面展示了从古到今,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 在南京市汉江路小学,水的文化如清泉,点点滴滴滋润着同学们幼小的心田。 “要想让孩子了解水,还必须对水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许彩霞告诉记者。为此,学校编辑了校本教材《水》,引领同学们全方位认识水,了解水,解读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触摸中国文化的根。 [推荐]湖南诚聘:两名(全职)注册咨询师
|
话题树型展开 |
人气 | 标题 | 作者 | 字数 | 发贴时间 |
1562 |
![]() | greeninfo | 1485 | 2012-11-27 05:57 |
1307 |
![]() ![]() | greeninfo | 2220 | 2012-11-27 05:58 |
![]() ![]() ![]() ![]() |
![]() ![]() ![]() |